有些女孩对外人彬彬有礼,回到家中对父母兄妹就不讲理解,还说什么:“自家人天天见面,讲什么礼节!”此话对吗?错了!对人要有礼节,谁也没有说过对一部分人要有礼节,对另一部分人不要礼节。诚然,父母兄妹是自家人,但也是人际关系,不过这是血缘关系,难道因为血缘关系就不要礼节了吗?
家庭是你休养情绪的好地方,你想要快乐地和自家人和睦相处,遵守家庭之间的礼节才是重要的。试想,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节的家庭,能有什么相亲相爱,能有什么温馨!
那么,家庭生活中哪些礼节,怎样才算有礼节呢?
1、你的客人来了,是先向父亲介绍客人,还是先向客人介绍父亲?
按礼节,应先把父亲介绍给客人,然后再向父亲介绍客人。向客人介绍时,要说:“是我爸爸”。向父亲介绍时,应说“她是某某某,是我同学”,或说“她是我同学的姐姐,叫某某某”。
2、接受妈妈为自己编制的毛衣,怎样表示才算有礼节?
穿上毛线衣很高兴。应对妈妈用夸奖、感激的语气,说:“妈妈,您辛苦了。”如温柔地再加一句:“妈妈,谢谢您!”相信妈妈一定感到更欣慰。
3、爸爸要过生日了,送什么礼物呢?
爸爸平时最喜欢什么就送什么。问爸爸碎金缺什么,按爸爸需要送。两种做法都可以。不过,最好还是和家里人悄悄商量一下,如果能让爸爸打开礼品时又惊又喜,那才是最好的生日礼呢。千万不要一位“妈妈已经买东西送给爸爸了,我不送了”。女儿不送生日礼,爸爸不会怪你,但会使爸爸失望,或许爸爸也期待你的一份礼物,不管厚薄,只要看到你真心的祝福,爸爸是会十分高兴的。
4、看到姐姐不用的东西,是不是可以随便拿来用呢?
不可以。因为不是自己的东西,所以一定要问过姐姐,得到允许后才能拿来用。“这东西姐姐很久不用了!”但不等于永远不用,到处找不到,结果发现你拿去用了,批评你,看你会不高兴,不批评你,她心里也会有意见。姐姐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要加以区别,俗话说“亲兄弟明算账”,这是这个意思。
5、父母和自己有对立意见时,应持什么态度?
A、父母关心自己,所以我什么都听他们的。
B、将父母的意见当成耳边风,“走自己的路”。
C、父母的意见可以当参考,最后由自己来决定。
第一种认识优缺点。“关心”和“听话”应该区分来看,你要听的是正确意见,而不是因为“关心就什么话都听。”
第二种认识不对。“走自己的路”,有这样的自主性虽然值得称赞,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不可取了。人在成长过程中,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,修正自己的错误,不能因为和自己想法不一致,就把别人的话当成“耳边风”,一意孤行,这样会使自己“走弯路”,甚至犯错误。
第三种认识可取。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说的是天下没有不关心儿女的父母,但他们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小辈的,往往以过来人的生活体验教训儿女,所以身为小辈的少女要耐心听取双亲意见,尔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6、做功课时,爸爸的朋友来拜访,你怎么办?
“我正在做功课,没有空招呼客人。”不对。
“爸爸的朋友跟我没关系,我不必要招呼客人。”也不对。
“是爸爸的朋友,我应该打招呼,点点头,笑一笑,叫一声伯伯或叔叔。”这才对了!
向客人打招呼后,你可以离开,不要坐在爸爸和爸爸朋友面前听他们谈话。只有爸爸或爸爸朋友叫你陪他们一起谈话时,你才可以坐在一边,如果你不理不睬跑了,表现无礼,是不对的。如果你功课没有做好,应该打声招呼,然后离开。客人告别时,你必须起身相送,说声:“叔叔(伯伯)走好!”
7、同学、朋友初次上门,要不要向父亲介绍?
不要一位小字辈和父母辈是两代人,就不介绍。默默地把同学、朋友带到家中,对父母不声不响,会使双方都不愉快的。父母不知道来的客人是些什么人,客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你父母欢迎,弄得两相猜疑。只有作了介绍,互相表示后,大家心情才舒服,你们才玩得愉快。
8、男同学来信,妈妈叫你拿给她看看,这时你怎么办?
“不给妈妈看”,这是一种态度。
“乐意给妈妈看,并详细介绍与男同学是什么关系”,这是第二种态度。
“勉强给妈妈看,但脸上表现不满意”,这又是一种态度。
妈妈坚持要看男同学给你的来信,说不定这是妈妈的不对。你不给妈妈看男同学来信,结果弄得妈妈担心、不愉快,那更不好。妈妈为什么要你把男同学来信给他看?你想一想,问一问也好。或许妈妈担心你小小年级就恋爱了,会影响学习,如果是这样,由你解说清楚不是更好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