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范文

文体广告:诗歌体广告文稿的特点

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,在浩瀚的古诗中,不乏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广告性的名篇。尽管当时还没有“广告诗”的名称,但由于诗句在客观上替商品作了介绍和宣传,起了广告的作用。下面我们略举几例,从中不难看出诗歌体广告文稿的特点。

唐末五代时,一个姓张的道士游至湖南武陵县境,在崔氏酒家畅饮了崔氏自酿的老酒后,觉得世间难寻,当即题诗一首:

武陵城里崔家酒,

地上应无天上有。

云游道人饮一斗,

醉卧白云深洞口。

盛夸之下,嗜酒者纷至沓来,“自是沽者愈众”。

宋代大文豪苏轼谪居琼州(今海南省儋县)时,常去一个老太婆的小吃店买馓子(即环饼)。老太婆的手艺很好,做出的馓子香甜酥脆,只是小店地处偏僻,生意清淡。苏东坡怜悯她,便写诗一首,替她宣传:

纤手搓来玉色匀,

碧油煎出嫩黄深。

夜来春睡知轻重,

压扁佳人缠臂金。

馓子的喷香、光亮和细洁跃然纸上,果然吸引了众多顾客,小店由此兴隆起来。

北宋诗人黄庭坚谪居戌州(今四川宜宾)时,对当地的名酒“荔枝绿”极为推崇,曾写过一首《荔枝绿颂》:

玉墙东之美酒,得妙用于六物。

三危露以为味,荔枝绿以为色。

哀白头而投裔,每倾家以继酌。

忘螭魃之躞触,见醉乡之城廓。

“得妙用于六物”,写这一名酒用六种原料酿成,即现代“五粮液”的前身。“每倾家以继酌”,写酒之好,即使荡产倾家,也要继续沽饮。

清代诗人杨静亭曾在北京作《都门杂咏一百首》。其中《水晶糕》一诗云:

绍兴品味制来高,

江米桃仁软若膏。

甘淡养脾疗胃弱,

进场宜买水晶糕。

把水晶糕的产地、原料、功用,特点写得一清二楚,堪称标准的广告诗。另外,他咏北京汇丰斋的山楂金糕诗《山楂金糕》,也曾传扬四方:南楂不与北楂同,

妙制金糕数汇丰。

色比胭脂甜若蜜,

解酒消食有兼功。

诗篇介绍了山楂金糕的原料(北方山楂)、色泽(色比胭脂)、味道(甜若蜜)和功用(解酒消食)与《水晶糕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据说此诗一出,汇丰斋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此外,他的《冰奶酪》一诗也颇有名气:

闲亲街头啖一瓯,

琼浆满饮润歌喉。

觉来下咽如脂滑,

寒沁心脾爽似秋。

至晚清,诗人李静山留下一首《王麻子》诗,估计是为北京著名的“王麻子刀剪店”而作的:

刀店传名本姓王,

两边更有万同汪。

诸公拭目分明认,

头上三横莫看慌。

提醒顾客识别“王”字老标记,不要把相邻的“万麻子刀剪店”和“汪麻子刀剪店”错当成了“王麻子刀剪店”。诗句通俗流畅,诙谐风趣。以上参见张道俊:《广告语言技法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版,第109